三七粉的由来

01因种植年限



有文献记载:三七者,必种后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




02因生长环境



从生长条件方面看,三七生长在三分潮湿七分干燥的土壤中,外部环境需要三层阳光七层阴。《广西通志》亦载有:三七恭城出,其叶七茎三故名,三成光,七成阴之环境。

微信截图_20230407112458.png



03因外观形状



三七每种一年,茎上产生一道节子,每张叶子多为五小片至七小片,成药的三年七茎上都有三道节子,其叶也以七片者居多,因此,从外观上看,三七茎叶的形状具有“三道节子七片叶子”的特征。故此而得名。


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三七,是我国传统的中药原料,在我国中医药行业中有着中药影响,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人参的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品种,并且有着“金不换”的美誉。



三七一般播种后三至七年采挖,主根习惯称为“三七头子”,剪下的芦头称“剪口”,较粗的支根称“荆条”,细小的支根及细根称“绒根”。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文山三七 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三七


因三七的贵重和独特的功效促使三七由野生变人工种植比其他中药材要早,清代乾隆年间《开化府志》中有,开化三七在市场出售畅销全国的记载。据有关文献记载,三七使用历史近600年,栽培历史近500年。云南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全国每年95%的三七来自云南文山,故而被评为“三七之乡”。


古人对于中药材的起名,一向是比较有含义的。比如何首乌,重楼,茯苓,雪莲等等,名字都充满了神秘感。为什么偏偏会出现三七这样一个用数字来命名的药材呢?仿佛古人肚子里没墨水了一样。其实,三七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有典故的。而且不止一个。



滋补养生批发加微信:cc181724(长按复制)

关键词:三七粉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