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好

中医气血理论认为,气血密切相关,气能生血。所以,我们说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时,就可以通过用补气血的药物来治疗,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而中药学研究发现,有很多中药都有补气的作用,比如黄芪、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白术等。


黄芪和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好?


从中医理论上讲,虽然同属于补气血的药物,但是不同药物的归经不同,补益对象也有所侧重。目前来看,对于单纯性血虚气虚,哪一种药物的补气生血能力更强,没有明确的定论,不过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何选药还是因人而异。


首先,中医理论中的黄芪和西洋参。


中医学中的“气”具有多重含义,依据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等,可将其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经络之气。中医所讲的补气,也可以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证临床表现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其中,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


临床对于气血不足者,一般并非单一用黄芪或西洋参,而是采用中药方剂,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四君子汤等等,这些方剂中主要的成分就是党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补气的成分。


微信截图_20221119092255.png


黄芪和西洋参虽然都能补气,但是二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黄芪是温性的,归肺脾二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而西洋参是凉性的,归心肺肾经,可以补气养阴、生津止渴。


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


功能补气升阳,生血行滞,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血虚发热,心悸萎黄;气虚血滞,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表虚自汗;痈疽不溃,久溃不敛;气虚水肿;内热消渴等。


本品又因量与效有很大关系,生与炙用效又有别,固表,止汗,托脓生肌,利尿退肿宜生用,补中益气升阳宜炙用。


本品性质温升,可以助火。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肺、肾经。


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临床用治肺虚久咳,咽干咯血;热伤气阴,烦倦口渴。


本品寒凉,易伤阳助湿。


黄芪与西洋参均为补气之药,但黄芪温升力胜,西洋参为甘寒益气养阴之品,二者性有不同,故所用治也有异,临床应根据证型选用,对症下药方有好效。这里不能把二者单纯的比较哪个。


西洋参和黄芪都是补气良药。


西洋参:补气生津,其性凉滋阴效果很好,适应于阴虚体质火旺的人群服用,滋阴生津止渴的作用较好。


黄芪:补气固表止汗,有升阳举陷和托毒生肌的作用,可以治疗气机下陷和阳气不足,适应于内寒、阳虚、气虚体质的人服用。但热性体质和阴虚火旺的人要少用,防止上火和加重病情。


滋补养生批发加微信:cc181724(长按复制)

关键词:黄芪西洋参补气